![]() 博主最新文章
|
||
![]() 日志正文
|
||
沃尔玛的小商品 沃尔玛作为一家全球性质的连锁店一直有着很好的市场。当年作为经济管理学习的典型案例也出现在教科书中,让人们了解它的经营策略,也使市场变得更加灵活,同时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好方案。 商品的性价比使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而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价格合理最为重要。沃尔玛的商品在商品价格上就有很大的竞争优势,究其特点就来自产品本身成本价格和对其控制的管理支出。产品成本价格低出自选择生产商品的地区和厂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制造的商品占据了商品的绝大部分。而管理支出则靠的是库存量小和员工工资的水平来实现,当时很多人都知道沃尔玛员工的工资不高,没有工会,但福利不错。 其实,管理的背后还有更深的内容,上层管理可以通过对库存数的比对,决定商品的调配方案,同时,也对商场所在地的消费水准做出准确的预测,以更多的促销方式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不光是吸引更多的顾客,也使价格更具竞争力。另外,上层管理层有直接与某一商场的职工直接通话的渠道,也能及时掌握职工的动态,对管理沃尔玛在市场中的位置也有好处。 因为价格低,吸引了大量的低收入民众,商场里的有色人种众多也曾出现穷人爱去沃尔玛的说法,一些自恃清高的人觉得去沃尔玛似乎有降低身份之嫌,虽说挡住了一些人的脚步,但多少年下来并没有影响沃尔玛的生意,反而在一段时间之后,沃尔玛会增加商品品种,吸引更多人的采购兴趣,因为,进一次商店能得到大部分的需求,也是件何乐而不为的好事。 再有,因为员工的薪资不高,有太多能力的人就不会来应聘,因此,在沃尔玛很容易受到多族裔、新移民人们的青睐,只要管理水平跟上去,低素质员工仍然可以胜任工作,何况基层的工作并不需要多高的学历。还有,沃尔玛有直通内线电话,一个商场的普通员工想要跟高层通话都是有可能的,一方面立体通讯网络技能反应商品库存信息,也能反馈底层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更能对中层管理人员起监督作用。这种用人方法在治安较差的地区也有好的作用。 因为详细学习过沃尔玛的案例,这么多年看到附近几个店面也越开越大,本来没有新鲜食品的也有了蔬菜和水果,的确,去一次沃尔玛有其便利之处,特别是找一些实用商品。不过,这些年国际上的经济纠纷加上新冠疫情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商品的来源地也有了不少变化。 近日到沃尔玛去想买一些厨房用的毛巾,本来很熟悉的五颜六色变得单调了,价格上调了不少,但还在可接受范围里,关键是产地变了,买的两种不同尺寸的毛巾一个来自印度,另一个来自巴基斯坦。要知道过去这可是一水的中国制造,看来局势真的有些变化了。 其实不光是沃尔玛的小商品产地变了,很多市面上常见的小商品的产地很多都变了,越南、印度等我们概念中的小国或穷国的名字成为了小商品的生产地,过去一统天下的中国制造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就是世界局势变化的一个小小的部分,同样也是不以人们意志而转移的规律。 小商品生产产地所占的就是价格优势,这与劳动力低廉无不密切相关。当然也与产品质量以及生产标准密切联系,在不良发展的时候还很容易与侵犯知识产权和盗用专利相挂钩,所以,无不充满争议。百姓需要物美价廉的商品,但有时物美就会使成本上升,而价廉更会带来粗制滥造的局面,物美和价廉的平衡点其实就是中间商最为关注的要点。 中国制造慢慢退出小商品市场说明中国整体国力的强大,也说明人工价格的不断提高,应该是生产进入正规和大规模的一种变化。市场需求是方方面面的,简单与复杂,高端与低端都是产品选择的不同侧面。过去,中国靠人均生活水平的地位,靠小商品占领了很多市场,成为世界工厂的代名词,在推动出口的同时,也使人们收入大大提高,反过来也使商品向高端进发。 市场需求的分配和平衡是生产产地不断变化的依据,也是市场开放的必然结果,正因为世界变平了,大家相互之间的联系就容易许多,进出口的关税也会相互适应,而不平衡的后果则会变的很糟,不仅是闭关自守,更会由于产权的争端造成不必要的限制,对进一步发展绝对不利。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就看能否对自己有利了。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