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主最新文章
|
||
![]() 日志正文
|
||
公立学校学前班 小朋友满五岁就可以上学前班了,虽说这是从托儿所到正式上小学之间的一年过渡,但对于小朋友的作用还是相当大的。而公立学校的学前班不仅由专业老师负责,而且开始享受公立学校的福利。虽说上学时间只是上午几个小时(与上小学无异),但两顿饭食已经免费提供,关键是在那一年所受的教育与正式上学一样,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国内有基本共识: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是继承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也是很多做家长的对新生一代的期望。但是,到底什么是起跑线?读书到底是一种习惯还是一种生存之道?以及什么叫健康成长?很多人并没有搞清楚,这就是很多人自己没有在年轻时做到的事却要求下一代去做到,因此不知道如何去做才是真正的问题。 虽说信息时代可学的东西很多,也非常有用,但是,人的生长是有阶段的,有个别神童不断地出现在报道中,但大多数人还只是普通人,拔苗助长并非可取之道。因此,当一些人希望某一年龄段的孩子学会高年级应该掌握的东西时就变的很不现实,特别是对于孩童。 因为没有经验,出于好奇,看了一眼学前班第一学期结束后的评定。原来就在一个学期,不满半年的学前班学习中竟然有多达四十个项目,分为五大类,并且按超过、达到和需要加强等三级标准评判。相当于给五岁的孩子的一个学期做了一个综合评定,供家长参考。 五大类是:社交与情感、说话与倾听、语言与艺术、数学、运动技能。其中第一项最重要,细节有十一项之多。对比早先概念中尽可能提前学习数学等知识,在这里完全放在次要位置,其实,在孩子入学时老师就指明了这一点。数学这类知识完全不需要在学前班去提高,如果学生有这方面的特长,那是学生的优点,一般孩子都没有也很正常。 在学前班这个阶段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适应生活周围的事物和学会与人交往,包括遇到问题时寻求帮助的方法。比如,让学生正确识别街上能遇到的各种标识,看到黄颜色大M标志能联想到麦当劳,知道这里是吃东西的地方;而看到STOP等路标时,能够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这些正是保证自身安全的要素之一。 虽说孩子小,很多方面都需要大人的关爱和帮助,但是在学校要培养的是他们独立自主的判断和行动。老师会按课程要求组织不同的学习。比如从剪纸中让孩子学习形状、工具使用以及色彩的表现。再比如,从简单的游戏开始,让孩子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和所需的协调性,以及如何避免不安全的景况和感受跌倒的疼痛。再有用自己的手指开始学习数字,除了数数,还有每个指头的名称都是学习的内容,数字能知道到十二就足矣。 跟着小朋友高高兴兴地去上学和看放学真是件开心事。头一天小朋友就选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清晨就开始准备,套头的衣服往地上一铺,两个胳膊放好位置后往头上一甩再左右动一动就能穿进去了,裤子很简单,袜子、鞋,还有外衣。关键是有自己的书包,里面根据需要放水。 学校像一个圆形的城堡,对着外面不同方向是不同的门,每个门就是一个班。门外有一排挂钩,挂书包和外衣。学校按时打铃开课,孩子们在门口排队进入教室。门外面有两个表,第一张表的两部分是本月的早餐和午餐菜单,标上每天有有两种套餐可选。而第二张表就是每周需要订餐的学生名单,如果家长没有填写就意味着自带饭食。 这里是加州小城市的小学,学前班包含其中。校园占地很大,各种设施齐全,小学高年级有骑车来上学的,也会集中停车。校园很安全,开课时完全封闭,家长接送孩子时有几个门开,外面也有警察不时路过,学生也是各种族裔,各种肤色齐全。如果家长还有小小孩,通常会带着来送大小孩,让小小孩从小感受未来校园的环境和气氛。所以,小朋友都很愿意来上学。 午餐也是放学,在校吃饭的就在校园露天有太阳伞的固定桌椅上。学生自己去食堂拿饭, 大人不能进,里面的两种饭食由学生自己挑选,不论哪种,水果和牛奶是不可少的。如果学生吃不了,也可以放在公共桌上供其它小朋友分享。看分类垃圾桶,浪费也不少。 孩子是国家的希望,教育和营养最重要,这一点从政府的重视和投资程度就可以看出来。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