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年龄:17年5个月
访问:?
文章:928篇

个人描述

姓名:陈小宁 职业:教师 年龄:999位置:美国 个性介绍: 爱好颇多,朋友多多

在美国的养老之路

分类:美国社会 | 标签: 美国   养老  
2023-12-09 19:29 阅读(?)评论(0)

在美国的养老之路

前美国第一夫人、前总统卡特的夫人罗莎琳过世,享年九十六岁。葬礼上所有在世的的第一夫人和多位总统都来送行,成为一大新闻。参加葬礼的还有包括坐在轮椅上的卡特本人,来为与之风雨相伴七十七年的夫人送行,他们的婚姻不仅因为半个多世纪的长度而受人称赞,更因为罗莎琳的出生时就是卡特母亲为其接生,时年卡特只有三岁,十八年后他们喜结良缘并且相爱被世人传为佳话。要知道,因为身体状况不佳,卡特在十个月前就已经开始进入临终关怀程序了,想不到爱妻竟先他一步被上帝接走。

人老了自然会进入死亡的倒计时,尽管周围的所有人都不希望这一天的到来,可是或早或晚每个人都会有这一天,这是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年轻时总觉得前面的路还很长,身体强壮的也觉得还没有到需要别人帮助的程度,其实真到重病住院或年岁已大一定会面对到这个非常现实的问题,特别是在治愈希望渺茫时更是这样。

医院里本身就有临终关怀的科室,过去那里的病房就比其它病的病房要奢侈很多,不仅病人的居住环境好,宽敞、明亮,给家属的活动区域也不亚于大宾馆,咖啡、茶点应有具有,还有钢琴等娱乐设施可以让病人和家人聚会使用,目的只有一个,让不久于世的人感到舒适。

不过,很多医院,临终关怀的科室在医院里的规模一直在缩减。虽然这个科室还存在,但只剩下人数不多的人在医院里工作,更多的人走向了社会。护士回到医院大都是来补充装备,补充手中缺少的必要物资,比如病人在床上所需的各种医疗、医辅用具等。这时,这些病人还是归医院管理,只是医疗的地点有可能在家,也有可能在其它疗养机构。

我的一位邻居得了不治之症,最后的时光就是在家里度过。期间,来自医院的外访护士按照他们自己的时间表来病人家探访,体检和配药都有计划,开始时间间隔比较长,后来的一段时间就越来越勤,从一开始的十天半个月来一次到最后的数小时常驻都很明确。期间包括止疼药以及特殊的设备一应俱全。所有这些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不让临终之人在处在痛苦中,这就是临终关怀的标准程序,更是让走向倒计时的人有更舒适的环境和平静地走向生命的终点。

其实,当一个病人被紧急送到医院的时候,医生如果发现有可能无法治愈时,会很快向家属告知目前的医疗方案和可能出现的后果,然后向家属征求意见。比如面对年岁很大,病情又十分危重的病人很快就会进入到这种程序。一方面医院会尽力救治,另一方面一旦发现希望不大进入临终关怀就成了必走一步,此后,临终关怀的步骤就开始实施。

同样,很多人年岁大了,被医生诊断不能再一个人自己住了,进入养老院也是一种选择。在养老院由住院的医生、护士和护工来照顾,期间如果发现身体状况有急剧下降的趋势或入院时就是因其它重症转来的,医生也会向家属询问,如果差到一定程度或是面对旧疾复发是否抢救,养老院毕竟不是医院,急症也需要转院,对此,医生需要家属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在什么状况下会转入临终关怀处理,虽然在有希望的情况下还会积极抢救。病人或家属的表态都会记录在案。

养老院顾名思义都是上了岁数的人,也有个别稍微年轻的人,其原因是因为这里的病人有两个来源,一种是前面提到过的由医生决定不能继续独居的人,或自费或由保险公司批准以后就安家在养老院。另一种病人是因为其它病在医院救治之后转来康复的,此时是短期的,因为康复在养老院本身就是治愈的重要环节之一。康复治疗的费用由保险公司支付,就是治病的一部分,周期通常是几个月,之后由康复师评估转入下一程序。这样,短期康复之后病人可能出院,更多可能是变成长期病人转入养老院,到最后自然也会转入临终关怀。

当然,养老院的条件不如医院,但也会尽量满足老人们的基本需求,无论是住宿条件或是医疗的配套都有明确的要求,从政府而来的监管更是无时不刻地监督着围绕老人的一切活动。而养老院也会针对不同族裔安排各自不同的服务,包括饮食和具有翻译能力的医护人员。

人变老是自然规律,到时候不仅自身的各种功能会衰退,对为其服务的家人或医护人员也是较大的负担。养老不仅关乎个人,还是一个实际的社会问题,更关乎社会安定,非重视不可。


  最后修改于 2023-12-09 19:39    阅读(?)评论(0)
上一篇: 笨,有时只因轻信 下一篇:信与不信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