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主最新文章
|
||
![]() 日志正文
|
||
学生录取三要素的扩展 医生的英文是Doctor,而称一个有博士学位的人也用这个词。刚来美国时,以为医生都有博士学位,其实是不对的,有博士学位的人在众多医生中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的医生在读完医学院、当完实习医生之后就可以有资格做医生了,家庭医生中很多人都只有这种经历。当然,如果想当专科医生则还需要再继续学习,同样,要想取得医学博士的也是如此。能拿到博士学位的医生不仅有资格当医生,还可以带学生或做研究。 住院医生是医学院毕业生真正当医生的最后一站,需要真实地与病人接触,一年之后或开始工作开启新生活,或进一步深造。此时,需要向中意的医学院递交申请。录取的规范条例全国统一,个人自有掂量。除医科大学外,冠以医学院的名称的医院也有资格接受递交申请的人,而且在专业学习的条件及面向同类病人方面还有一定的优势。 一日与医院里负责协助录取的人聊起来,得知今年还是一如既往地要接受有一年住院医经历的候选者。可能是因为是老牌医院,今年递交简历申请的人数很多,筛选之后能够录取的比例已经达到只有4%,也就是说每二十五个申请者中只能最后录取一人,竞争可算非常激烈。 我们这个医院不过是个地区医院,虽经多次合并和提升,但比起纽约地区的大医院来说,依旧处于二等类别。当然,就像社区大学依然可能有较好的名声,没准还有诺奖的提名者和历史一样,有些科室还是小有名气,比如康复尤其是脑部重创等科室在州内以至全国能算前位。加上社会动荡引起进学校学习的人数明显增加等原因,水涨船高,竞争激烈是必然结果。 既然有竞争,就必须有竞争的条件和判定标准,如今是买方市场,压价筛选的条件是真正的要点。过去在对比国内“德、智、体”三好条件,得到美国顶尖大学挑选学生时的三件套与之类似的三要点:“SAT每门700以上即可(不必满分)、志愿者经历、领导才能展现”,经过十多年的跟踪观察,完全得到验证,更达到实战标准。 不过,继续深造候选人的挑选与大学生入学标准有所不同,不仅对个人的学业成绩要考察,还需要衡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是否胜任,包括个人性格特质与今后的职业配合程度,故所需的考察标准也有所增加,除了应有的学习能力,还有将来的工作能力的基础。 扩展之后的选拔条件有五个之多:第一,常规的简历;第二,领导才能;第三,专业知识;第四,志愿者经历;第五,出版物。显然,除第一条和最后一条外其余与名校录取基本类似,但其实具体考察标准点还是有不少变化。 比如通过个人简历,大概了解候选人的个性,包括有无特殊疾病,这里的特殊疾病对于身体先天性残障有一定参考因素,更多的是心理和精神方面的缺陷,休学如果因为这些方面的问题则会直接淘汰,因为有这类问题的人即便可以学出来成为高端人士也难有稳定的未来。 考察领导才能中并非要求担任过什么职务,更多地是发现候选人无论在学业上还是生活中的主观能动性,能看出个人的活跃程度和面对困难的积极态度,以及面对诸多事物能分出轻重缓急的处理能力,领导能力是一个系统性的能力,也包括个人能力和组织能力等多个方面。 在教育的专业知识中,不仅看学校的排名,还考虑所学专业在社会上的排名,更具体的还有一项标准,看学生在具体专业学习时是否一次通过考试,因为学医要有大量的记忆内容,每次考试都处于紧张状态,能一次通过则被标上相对扎实的记号。 同样,对于做志愿者的标准也有所提升,不仅要参与其中,最好能有奖项。一个具体的奖项不仅说明一个完整的实践周期,更说明得到了用户的肯定,同时也看能看到用户的措辞所反映出来的具体细节,比如难易程度,项目的总量以及参与的比例等等。 候选人的论文此时已经不同于上学时的短文,如果能公开发表,特别是在有分量的刊物登载将很大程度地反映出作者的专业水平,也是众多学者梦寐以求的事,写作是一种总结和升华,而不仅简单地表述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学到的是前人的总结,而能提炼表述出来才有新的内涵。 走出学校进入了社会,真才实学才有用武之地,这也是再次挑选的重要性。 |
||
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